中国文化读本摘录
中国文化解析——我看《中国文化读本》 我国国学大师、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评论说:“(《中国文化读本》的写作与出版)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中国文化内容很丰富、很活泼。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年轻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西方人而言,破解中国人思维方式与交流方式的密码一向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中国人自身,我们对自身文化基因的认识程度到底如何,同样引人思索。在中国国力渐强,日益融入国际社会、中外交流不断深广的今天,站在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如何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文化解码,是摆在时代面前的课题。由北大哲学系叶郎、朱良志两位教授撰写的《中国文化读本》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领域吹来一股清新之风,令人眼前一亮。 面对博大浩繁的中国文化两位作者没有采取过去介绍中国文化时常见的面面俱到的写法,而是抓住其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以小见大,尽量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进行深入具体的介绍。孔子、老子等先贤的思想智慧,汉字的诗意、书法的潇洒与凝重,品茶与饮酒中的况味人生,深巷民居、烟雨迷离的江南园林,动静相生的中国功夫和围棋博弈背后的哲学意蕴等等,在这部《中国文化读本》中,抓住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亮点,触摸中国文化生动的感性存在,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内在意味和核心价值,进而展示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中国文化读本》粗读如汪洋恣肆,细审则意韵悠长。 在叙述和表达方式上,本书给人提供了新颖的视角,笔者觉得至少可从四个方面来看。首先是追求普世价值。例如宗教精神、人类之爱、生态意识、天人合一、热爱和平、开放意识、包容意识等等。其次是注重百姓视角。作者认为,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审美情趣,是中国文化中更深层的东西。再次是以感性叙述带动精神意蕴。以往一些讲中国文化精神的书籍文本,往往和中国文化的生动的、具体的感性存在脱节,不能给读者具体的印象。而图文并茂是本书表达的一大特色。书中图片的选择独具匠心,这些精美图片给人直观的美感是文字无法替代的。最后是让古典文化与时偕行。在作者笔下,古代的、久远的文化遗产都变得鲜活和生动起来,古和今的隔阂仿佛从不存在。那种气脉相通、一以贯之的中国文化精神内韵令读者清晰可见。 李岚清在为该书作的《序》中说,“《中国文化读本》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人广阔、平和、开放、包容的内在心境和纯净、优雅的情趣。”这样的评价,一语中的。本书的宗旨是: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以为,讲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显现中国文化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在读者面前展示中国自古以来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祈求和平,盼望富足,优雅大度,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美善相乐的人文形象。整理方法:可能出名词解释的地方可能出大作文的地方(一些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社会意识,以及人性道德方面):书中的句子,加上自己的观点,再自己查找其他作家的观点,摘录下来,汇总成一片文章的大纲。特别要联系实际,当今的时事政治,社会现象,进行举例和分析。频率:每天搜集一个主题智慧与信仰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最基本的问题,孔子是天人之学的第一个开创者,故其把天看成是生命册创造者,人们应该敬畏和感恩,要有“仁”心,即对生命的尊重,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可以通过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来实现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人生境界学说。一. 孔子的天人之学二. 自然无为的老子之学三. 强调变易的《周易》思想四. 《孙子兵法》:百代谈祖之兵五. 禅宗的妙悟学说六. 天坛:对太难的敬畏和感恩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孔子在孔子的“天”,“人”的学说中,有很多思想体现了人的普遍价值“天何言哉,四十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就是说天使不会说话的,天已四时运行和万物生长作为它的言说,这里的天就是自然界,自然界不是机械的、没有生命的、与人分离的,而是一个大生命的时节,是一个生命创造自然的过程。人的生命是这个大生命时节的一部分,人鱼自然是一个整体。他说君子应该畏天命,应该倾听天言说,实践天的言说,所以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完善生命。在孔子的影响下,古代中国人对天信仰和敬畏,但是这个天不是超自然的有一直的人格神,而是生生不息的自然界,是一个大生命世界,天以生为道,生而又生,生生不息;天以生为德,以生命创造为一切价值的源泉;天又以生为命,把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作为神圣的目的。人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应该体天之心以为心,珍惜生命,爱护生命,若相反,残害生命,虐害生命,就会受到天的惩罚在21世纪,整个人类社会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今天,孔子畏天命的警告显示出新鲜的价值:人们应该倾听自然界的声音,应该以敬畏之心万分珍惜和爱护自然界这个大生命世界。这是人的神圣使命,也是人的生命价值之所在。“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从爱父母开始,一直推广到爱天地万物,这就是仁,孔子看来,一个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是一种人与人和谐,人与天(自然)和谐的境界,一种审美的境界。一个受教育者,一个学者,不仅要重视增加自己的只是和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也就是要不断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老子老子说“无为而不为”。意思不是说什么都不做,消极等待事情的成功,而是说,人的一切事情应该在顺应自然的基础是去做,不能强行改变自然的节奏。老子反对“人为”,并非要否定人的积极创造,而是要反对破坏自然节奏的盲目的路安慰。老子所提倡的,是契合自然精神的创造。 老子的“大巧若拙”,最高的巧,大巧是对一半技巧的超越,即“天巧”,它自然而然,不劳人为,而“技术含量”则是笨拙的,因为人有了巧的心,就会不真实,心灵不真实就不能自然而然,这样的巧是对自然状态的破坏,也是对和谐生命的破坏。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用更宽阔的眼光看到技术,不陷入技术之上的泥沼,到家的思想显然对我们有启发意义。周易《周易》从乾卦中,提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坤卦中,提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中国人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世世代代谨守的两句格言,一方面强调要有刚健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强调要宽厚包容,像天地那样,用于承担。周易的易是变化的意思,宇宙一切都处在永恒的变易之中,中国人用流动的眼光看世界,认为生命是一种流动不居的过程。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水的味道,水的冷暖,水给人的感觉,只有喝水的人自己知道, 强调要生命体验的直接性,在直接体验中,一个充满生命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呈现在人的眼前。当代人类生活的一个特点,就是体验的直接性越来越少,我们几乎是凭借没接而生活,我们努力将自己织进世界的网中,在网中有了自己的地位。没接给我们带来便利,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感受真实世界的心却迟钝了。天坛天坛的一切设计,没有蓝天,便没有天坛,蓝色的天幕中显露出的蓝色宫殿,就是天坛设计者追求的天人和谐的境界,这是中国人心中的最大梦想。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生态意识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整体主义”主张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和人类一样,都拥有生存和繁荣的权利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包含着强烈的生态意识。所谓“各适其天”就是万物都能够按照他们的自然本性获得生存,这样,作为和万物同列的人也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中国画家的花鸟虫鱼的一向世界,是人鱼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世界;聊斋志异的美,就是人与万物的美,蒲松龄创造的异想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物的爱,表明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生态意识,体现了当今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极富现代意蕴。这些,既是名族的,又是全人类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大唐盛世————创造与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文字的创造,丝绸之路的开拓,都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渴望开放与交流的意愿,正是这种开放的胸襟,造就了大唐的繁荣盛世,正是这种开放性与包容性,让中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用了皇帝派郑和下西洋,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出于实现和顺万邦,与远近各国相安无事,以共享太平支付的外交理想,他曾说:信守天道,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凌,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就是要在国与国之间反对霸权,反对欺凌弱小,互相尊重,保持和平的格局。长城长城的建筑则是将游牧和中原2 种不同文明的冲突降到了最低点,而各自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内心中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意味在回荡,无法抑制的情感随着长城的龙脉而婉转,感受到一种流动的气韵长城之美,尽在司马台,司马台之美,尽在险峻中(世之奇伟诡怪之观,亦在险远)----立志高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越是黑暗的角落,就激励我寻找光明,紫禁城———色彩政治学:黄与红,向外扩张,热烈,令人激动礼乐乐者,和也。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重要死刑,它所吐出的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一首悠扬的乐曲中,长江的浩荡,秋色的高爽,云天的空阔,群雁的飞跃,都在于表现人心境中的怡然,和悦,从容和适宜----放慢生活节奏,寻找内心的和谐安息之处菩萨慈悲为怀,救济众生;柔美,善良,慈爱,宽容,所有美集聚一身颔首微笑,衣服的纹理流畅飘动,笑意不仅荡漾在脸上,而且传到全身,佛的大度,从容和飘逸书法中国人认为,也是一样,做人要含蓄,不能露锋芒,一个“藏”字,最不可忘。其中的美学即使追求温柔敦厚,委婉含蓄,外柔而内杠,笔底有如金刚杵,而外在则不露痕迹-----对内独立自主,对外和平共处(方正平稳,坚韧厚实,不露筋骨)水墨画郭熙论画有三远:平远,高远,深远。而一副画展现眼前,一篇山水,即为一篇心灵的境界。-------立志高远,找到生命的价值,活得有高度。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王维---禅宗的领悟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全局象征探底的悠悠,这是无限,是永恒,后者显出宇宙的生计,大化的流行,这是当下,是瞬间。就是要人们从现实世界的当下的生计去悟那宇宙的无限和永恒-----要眼光长远,回顾历史,也要放眼未来(生态危机,科技革命,环境等)西游记孙悟空的出身是天地日月的的精华,是石猴,大自然的产物,他想要超脱一切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打破生死阴阳界,无拘无束,不生不灭的绝对自由,想要超脱三界外,不再五行中,他闯进龙宫,拿来筋骨如意棒,又大闹天宫,打出齐天大圣的称号,但最终被如来压在了五行山下,孙悟空的失败并非偶然,因为任何人,纵然有天大的本事,想要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规范的制约,取得绝对自由,都是不可能的他翻不出如来的手掌,其实是翻不出天地两界,然后更为重要的是,孙悟空保护唐曾取经,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却是道出了一个味了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坚持到底的励志故事,孙悟空为了实现理想,不仅要与外界的妖魔做斗争,而且要与自己的心魔斗争,故事中间出现的假孙悟空甚至迷惑了观音的法眼,其实,它是孙悟空内心产生的“心魔”,所以说人要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除了要同外界抗争,还要与自己的心魔斗争,要剪断二心,剪断二心便是战胜自我,提升自我的艰苦斗争。---------艰苦奋斗(个人,党,中国,全人类)红楼梦曹雪芹在这部小说中,极其深刻的揭示了种种社会的黑暗现象,但是更重要是的要寻求“有情之天下”,就是大观园,那是一个理想世界,一个春天的世界,它就像是当时社会的一股清泉,一缕阳光,寄托了其对美好生活,和谐社会的渴求。瓷器纯净优雅 鲜洁光亮 清雅透明独占鳌头 自然从容,平淡天真,干净爽利,高峰绝尘园林豁然开朗 千奇百怪 碧波荡漾婉转优柔 生机活泼 暗香浮动 疏影横斜 铺天盖地 四面眺望,周边的美景尽收眼底年画一篇祥和温暖的气氛,是一副温情的生活画面纤巧细柔 儒雅清淡 清雅流畅 清明上河图冰雪融化 春寒料峭 阳光抚媚春风荡漾 绿草如茵 淡淡绿意 绵绵无尽的田野人头攒动 商贾云集 巍然屹立车水马龙 三三两两 神采飞扬 殷勤招揽 奔驰而来 神情各异 栩栩如生 徜徉在这样的温情、欢快、热烈和沉醉之中透露出一片宁静按了的和谐,令人心旷神怡这种安乐和谐的气氛,这种毫无拘束的快活热闹的氛围,正是其无比价值之所在,因为对这种气氛的幸福感和美感,正是显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老北京熙熙攘攘 小巧玲珑 技艺超群繁衍生息 无不模仿得惟妙惟肖 热闹的场面,喧嚣的人群,飞舞的彩带,喷香的小吃热气腾腾鸽子:无论是风和日丽的春天,阵雨初霁的盛夏,碧空如洗的清秋,天寒雨雪的冬日、这些…连在一起,简直是一首绝妙的诗服饰色彩鲜艳 质地轻柔 款式流畅而动人典雅细腻 落落不凡的气度 飘逸洒脱 色彩优雅细腻 风格温婉清丽 百般妩媚 端庄、稳重、雅致的风格 行云流水 交响回音 缠绵悱恻 茶一杯清茗,自然透脱痛快高山之中,云雾整天,氢气书卷,酝酿成透明的叶子,呆着露水摘下,大自然的清新气息也随之而来老子说,清净为天下正,这正是茶所具有的特点,熙熙攘攘的人世,纷纷扰扰的争执,疲惫不堪的劳累,品茶时,心灵如也懒风景的湖面,一片澄明。小小的茶碗,荡开了一片开阔的天地活水须得活火煎 一要活,二要慢喝了茶,品着苦味,慢慢喝去,尝出甜来,正所谓苦尽甘来酒脉脉温情 仁人志士 忧国忧民万丈豪情 醉里挑灯看剑人在其中,诗意的栖居皖南名居活泼灵动的世界 浓厚的书香 雕刻精细朴素淡雅 温润细腻 参差错落 蜿蜒流淌神秘幽深 繁花异朵 穿梭往来 太极变幻莫测 吐故纳新 通体透灵 太极重阴阳辩护,强调刚柔并济,在轻柔匀缓的动作中,表现大话流动的意韵,是一种行云流水的美棋落花缤纷 香气缭绕 身心陶醉万籁俱寂 明月星稀 曲径幽深处,茶香淡淡起围棋,是方圆黑白世界,世事有黑有白,有显有露,其中隐藏着沈翠的人生哲理:优势占尽而举棋不定会满盘皆输,四面楚歌还要逞披覆之雄必然大败,大功将成时得意忘形会招致祸害,患得患失最终必有所失,步步逼近不知适时进退最终会溃败,处处不给对手生路,最终自己也走投无路。围棋中的胜利者,不一定是消灭对方,剥夺生存权,而是平等竞赛,多得为胜;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在竞争中营造共同生存的格局。故有不能以胜败看世界,不能以生拜伦英雄,胜败无定,亏成相转,其最高境界不是冲突,而是和谐,是在反复竞争中,达到最好的圆满。最终共同生存,达到心灵愉悦,这是中国人的生存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竞争之道。--------外交,世界,全球化,个人是每天都更的意思吗? 先谢谢楼主了
页:
[1]